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新華網今起推出《數說寶“藏”》系列融媒體報道,集中展示新華社記者深入踐行“四力”,采自雪域高原基層一線的新聞故事和素材,創新話語表達方式,綜合運用視頻、圖片、海報等形式,立體呈現新時代新西藏。
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建設是西藏“互聯網+醫療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建設資金投入1.67億元,重點推動遠程醫療會診室裝修、硬件設備安裝、軟件測試等工作。【詳細】
2020年,通過對產品、技術的創新和對運營銷售模式的多渠道探索,昵煒藏毯廠收獲了超過700萬元的銷售額?!敖Y婚,一生一次,意義非凡,我們可以通過傳統編織技藝為新人打造栩栩如生的掛毯式結婚照?!钡┰龇Q來說。【詳細】
來自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丁青縣的次云桑姆,今年23歲,2021年從大學畢業后,正好趕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就業援藏政策招聘西藏籍大學生,經過層層考核,她進入了中海石油寧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目前在化驗室從事油品分析工作。【詳細】
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全區牦牛出欄147.67萬頭,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25.18%;青稞產量79.5萬噸,青稞每畝單產比2015年增加了16.6公斤;西藏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0%,禽畜良種覆蓋率達30%。【詳細】
近年來,西藏為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健全規劃相關政策體系,并與數字領域的多家龍頭企業合作,吸引了寧算、阿里云等數字產業項目的落地,數字經濟發展迅速。【詳細】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西藏今年有232名西(藏)醫類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補充到213個鄉鎮衛生院。至此,760名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已赴基層工作,成為基層全科醫生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詳細】
近5年來,隨著電網建設持續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得到快速釋放,2016年至2020年5年間,西藏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速為13.77%,2020年達到82.45億千瓦時。【詳細】
依托技能培訓,西藏波密縣玉普鄉米堆村村民扎西次旺,5年前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術并成功考取駕駛證。在貼息貸款的好政策下,他購買了一輛小汽車往返縣城跑客運,一年多時間里就賺了10多萬元。【詳細】
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西藏共到位林草生態保護與建設資金202.3億元,森林覆蓋率由12.14%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42.3%提高到47.14%。【詳細】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西藏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2516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3.7倍,占西藏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分之一。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88萬公里,創造了年均增長8100公里的高原奇跡。【詳細】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林芝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游客接待量超32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240億元,分別為“十二五”時期的2.3倍、2.5倍。【詳細】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傳統文化,投入巨大人力、財力、物力,使得西藏數量眾多的文物古跡和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傳承與弘揚。【詳細】
近年來,西藏相繼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里聯網工程4條“電力天路”,形成了西藏500千伏統一電網,主電網實現全區74個縣(區)全覆蓋,惠及近330萬人。【詳細】
《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白皮書顯示,如今西藏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100%,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保險為主體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西藏各族人民群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對口援藏扶貧工作會議連續5年在西藏召開,累計簽約項目247個、資金350億元,跨省安排就業1.2萬多人,中央企業在藏機構錄用西藏籍高校畢業生1500多人,吸納農民工就業1萬多人。【詳細】
70年來,受益于國家特殊政策和持續投入,西藏的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提高,同時醫療保障逐步完善,目前形成了以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基礎、大病保險為補充、醫療救助為托底的多層次體系,各族人民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詳細】
西藏自治區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得益于高原蔬菜種植面積的擴大和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與“十三五”初期相比,2020年西藏農牧民群眾人均消費糧食下降126公斤,人均消費蔬菜增加23公斤,西藏群眾食品消費由主食型轉向副食型,高原人民飲食結構更加多元健康。【詳細】
近年來,西藏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為了改善民生適度發展工業,滿足高原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自治區工業總產值達331.15億元,較1956年增長4023.3倍,年均增長13.8%。【詳細】
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0%,禽畜良種覆蓋率達30%,科技對農牧業發展貢獻率達55.9%?!笆濉逼陂g,西藏年均安排青稞良種繁育基地達16萬畝左右;改良奶牛15萬余頭,推廣優良種公羊1.7萬只、牦牛5000頭,農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績喜人。【詳細】
最新數據顯示,5年來,西藏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547億元,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增長三成多、達到8.9萬公里,654個鄉鎮和4094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鄉鎮、建制村通達率分別達到100%和99.96%,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主電網覆蓋所有縣城和主要鄉鎮。【詳細】
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2021年,西藏將新增和改造20萬畝以上基本農田,實施200萬畝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建設75萬畝高標準農田。到2025年,西藏將建成300萬畝高標準農田,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5%。【詳細】
2021年,西藏繼續推行農牧民技能“訂單式”培訓和“以工代訓”,計劃完成技能培訓10萬人次以上,實現轉移農牧民就業60萬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50億元以上。【詳細】
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歷史性消除了千百年來困擾西藏各族群眾的絕對貧困,目前已脫貧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詳細】
民主改革之后,西藏廣大農奴得到了生產資料,生產熱情高漲,農牧業得到大力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65年的108元增長到1978年的174元,年均增長3.7%。【詳細】
這得益于近幾年西藏大力推進國土綠化,開展“消除無林鄉鎮、無林村組、無綠院落、無林農戶、種樹空白”的“五消除”行動。截至目前,共有1079個“無樹村”和10.47余萬戶“無樹戶”成功植樹,帶動西藏的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6.71%。【詳細】
“藏漂”,指的是“漂泊在西藏的人”。他們熱愛西藏的美景和文化,從祖國各地來到西藏。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尋找更好的生活,他們“漂泊”在西藏,拼搏在西藏,建設新西藏。【詳細】
因為海拔較高,曾經的阿里幾無蔬菜產出,全靠外地長途轉運。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讓當地群眾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蔬菜。【詳細】
30歲的藏族姑娘扎西拉姆是個名副其實的“網紅”。在視頻社交平臺上,她名下的“西藏拉姆”賬號總粉絲數已超過300萬。她分享自己在家鄉農牧區的生活日常,也直播帶貨,幫村里的鄉親們售賣酥油等土特產。【詳細】
4月的藏北那曲,雪花依然漫天飛舞。西藏那曲市聶榮縣尼瑪鄉銅龍村,海拔約4700米,筆直的村級主干道和兩旁整齊的牧民安居房盡頭,兩座現代藏式風格的溫泉大樓映入眼簾,樓前??康母黝惼?,靜靜訴說著這里別樣的“繁華”。【詳細】
79歲的頓珠旺杰曾是西藏貢嘎縣崗堆鎮多丁村的黨支部書記,兒子普布在村民的擁護下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當選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孫子達瓦桑布是崗堆鎮小學幼教點的老師,一家三代黨員,在當地被傳為佳話。【詳細】
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使西藏徹底擺脫了和內地的時空阻隔。雪域高原迎來了鐵路時代。【詳細】
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增加到9328元。2020年,西藏全年經濟增長7.8%,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900億元。【詳細】
2020年,巴吉村各項集體經濟收益達1000余萬元,僅分紅一項就讓全村獲得600多萬元的收入,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從2011年的9000元增長到了如今的3.4萬元。【詳細】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宣告西藏和平解放?!敖鹬椤保ú卣Z:解放)這個詞,也伴隨“金珠瑪米”(藏語:解放軍)的足跡,傳遍了雪域高原。【詳細】
行走玉麥,一幢幢藏式家庭旅館矗立在道路兩旁,潺潺流水聲在耳旁回響,一群年輕人忙著排練鍋莊舞,“小康鄉”名副其實。玉麥的發展折射著西藏邊陲的巨變。【詳細】
據介紹,為了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特色小鎮發展,西藏各地市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社會資本等,已投入86億元建設26個特色小城鎮,建成吉塘、曲孜卡等一批展示民族文化、發展特色旅游、融合度假休閑和邊貿物流的特色小鎮。【詳細】
越來越多的企業跨越萬水千山來到“世界屋脊”投資興業,助力古老高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優化以及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激發新動能、注入新活力。【詳細】
西藏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程東亞表示,“五個100%”的實現,直接表現就是師生應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中小學生理科學習成績的全面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及創新思維增強。【詳細】
西藏自治區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西藏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5.6%,對農牧業發展貢獻率達到55%,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5.6個、10個百分點。【詳細】
2020年底,西藏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91.5萬千瓦,比2012年底增加227.5萬千瓦,全區已有170家農機合作社和1086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糧食每畝單產已由2015年的374.94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387.33公斤。【詳細】
5年來,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16家對口支援西藏的中央企業累計落實投資1047億元,在西藏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詳細】
“十三五”期間,西藏產業建設駛入快車道,全區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綠色工業、清潔能源、現代服務、高新數字、邊貿物流七大產業實現增加值超1900億元,發展效益逐步顯現。【詳細】
“西藏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20個城鎮老舊小區和5432套城鎮棚戶房改造,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406套?!蔽鞑刈灾螀^人民政府負責人說。【詳細】
數據顯示,目前西藏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為162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185%;項目精準扶貧貸款余額1071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216%。【詳細】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實施以來,共幫帶721個醫療團隊、2031名本地醫務人員、培養醫療骨干約4000名,已有192名受援醫院的醫生能獨立開展1種至2種新手術,實現了400多種較大疾病不出藏,大多數“中病”不出市(地)就能得到治療。【詳細】
為支持群眾文藝演出隊建設,西藏自治區自2020年起對每個行政村文藝演出隊每年補助5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演職人員誤工補貼,購置演出服裝、演出道具,以及節目創作等。【詳細】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從2017年8月全面啟動以來,大批科研工作者對青藏高原的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詳細】
汽車正加速“駛”入西藏尋常百姓家。記者從西藏自治區公安廳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2020年,西藏日均新車上戶166輛;截至當年底,西藏機動車保有量達到656703輛,機動車駕駛人達613682人。【詳細】
記者7日從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獲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近16萬名干部與貧困群眾結對認親,通過“扶志與扶智”助力農牧民脫貧。【詳細】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自治區已完成藏語譯制電視?。▌赢嬈?300余集,各類影片80余部,總時長超過1000小時。而在2000年之前,西藏每年電視?。▌赢嬈┳g制量不超過300集。【詳細】
受益于西藏民主改革、改革開放等重要歷史進程,德慶村迎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2017年德慶村人均純收入達1.2萬余元,成功實現脫貧摘帽,過去的“乞丐村”之名被淡忘。【詳細】
寒冬臘月的夜晚,打開一盞燈,光亮便能填滿整個房間;打開電暖器,屋內很快溫暖如春。這些對大多數人來說稀松平常的生活,卻曾是雪域高原人民殷切期盼的大事。【詳細】
來自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的數據顯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9年在西藏投入達283.76億元,比2010年翻了兩番,10年來已累計投入1656.89億元,年均增幅17.96%。【詳細】
據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局長閆宏強介紹,西藏已有5417個行政村實現4G網絡通達,5439個行政村實現光纖寬帶通達,兩者通達率均達到99%。【詳細】
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央政府在“十三五”期間已累計向西藏投資3136億元,超出規劃投資額17.3%,包括電力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一大批重點項目,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詳細】
得益于系列保護舉措,快速恢復增長的不僅僅是藏羚羊種群數量。數據顯示,藏野驢由原來的5萬頭左右增加到現在的約9萬頭,黑頸鶴由原來的1000至3000只上升到約8000只,野牦牛增加至現在的1萬頭左右,雪豹、盤羊、巖羊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均出現明顯的恢復性增長。【詳細】
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西藏發電能力大幅增長,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達401.85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板塊增長迅速,同期水電、風電、地熱以及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358萬千瓦,清潔能源在發電裝機容量中的占比達89.09%。【詳細】
來自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西藏的人均期望壽命由和平解放初期(即1951年)的35.5歲提高到了70.6歲。2012年至2019年,西藏人均期望壽命提高了2.4歲。【詳細】
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格桑玉珍向記者介紹,經過全人群篩查和免費治療,西藏自治區74個縣(區)中包蟲病人群患病率低于1%的縣(區)達到70個,患病率從2016年的1.66%下降至目前的0.26%,接近于全國平均水平。【詳細】
據各部委、省市援藏指揮部統計數據,2016年以來,各對口支援部委、省市和企業累計簽約援藏項目247個、資金近350億元。在此基礎上實施的經濟援藏、智力援藏、科技援藏、企業援藏、就業援藏以及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有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詳細】
今年截至目前,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60.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5.4億元。數據顯示,西藏農牧民占全區總人口的68.5%,近240萬農牧民分散居住在5400多個村居。近年來,西藏不少青壯年農牧民放下犁耙牧鞭,走進城鎮,變身產業工人和服務人員。【詳細】
多年來,西藏醫療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已經實現371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373種“中病”不出地市、一些常見“小病”在縣級醫院就能得到及時治療。【詳細】
從2011年10月起,西藏已連續選派9批19.3萬余人次干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選派3批1.6萬余人次干部擔任村(居)第一書記。同時,西藏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強基惠民資金,用于駐村干部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和困難,其中專門為每個村安排20萬元的強基惠民經費。【詳細】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獲悉,自開展消費扶貧行動以來,西藏已認定并申報扶貧產品185個,累計銷售額達1.05億元。西藏的優質農牧產品和地方特產,正通過互聯網走向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受到消費者歡迎。【詳細】
截至2019年底,西藏常住人口總數為350.5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0.57萬人,鄉村人口239.99萬人;西藏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33.4平方米,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41.5平方米。【詳細】
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3726家,同比增長58.8%,加入合作社家庭164749戶、537159人,合作社社外輻射帶動77632戶、213830人。【詳細】
在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旅游行業深陷寒冬之際,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卻率先嗅到了春的氣息。今年前三季度,西藏自治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20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34.9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復蘇勢頭。【詳細】